说一说时下火热的电化学污水处理技术

昨天胖哥的一位学员咨询了一个问题,其中涉及到了几种电化学技术,正好拿来给大家做个案例。

 

那位学员的问题如下:

 

“我司最近在做一个高浓度废水,COD高达100000mg/L,但B/C挺高,能到0.4左右,生化性不错,一天的水量有30吨,公司咨询了一圈后准备采用如下技术路线:电絮凝+Fenton+电催化+IC+1级AO+2级AO+MBR,请胖哥帮我看看这个工艺路线可行吗?”

 

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设计。

 

学员说:“因为原水10w的COD直接进厌氧,怕厌氧系统受不了,所以就想着先用高级氧化技术去除一部分COD,降低IC的压力后再把后面的生化系统跑通了。”

 

听着挺有道理的是不是?

 

但我的回答还是不行。

 

首先这股水的COD虽然高,但基本都是容易生物降解的物质,哪怕原水对后续生化工艺来说负荷太高,但你直接大倍率回流稀释不就行了吗?哪怕搞个10倍回流一天的量也才从30方变成300方,50方一个的PE罐子买6个就足够了,成本也才不到20万,难道它不香吗?

 

其次咱就说业主很土豪,不想用那些土的掉渣的老套工艺,非得整点高大上的玩意儿才显着有逼格,那前面的这些工艺也不对路。

 

咱先来看看电絮凝+Fenton工艺,这个很明显,设计师就是想先利用电解阳极铁板,发生Fe-2e-→Fe2+电化学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,然后再配合后段加的H2O2组成Fenton工艺,既起到了氧化去除有机物的作用,又达到了Fe3+絮凝沉淀去除悬浮物的作用,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举两得,美得不行。

 

但设计这个工艺的老哥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能效比,毕竟Fenton工艺消耗的是双氧水,30%浓度的价格可是1500一吨,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,而根据Fenton工艺原理,H2O2和COD的投加摩尔比是1:1,咱就算质量比是1:1吧(这样好计算),你就散投加了质量浓度10%的双氧水,能够去除的COD也才不过30000mg/L,和原水100000mg/L的COD相比较,是不是杯水车薪?

 

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了:“你不能这么评价Fenton的效果啊,毕竟Fenton前置都是为了提高水的B/C啊!”

 

拜托,人家这股水原本的B/C就0.4了,还用你费劲八叉的去提高啊?

 

所以这个设计纯粹就是为了卖电芬顿的概念。

 

说完了这个咱继续说说后面的电催化,电催化氧化也是一种电化学技术,这几年尤其火热,毕竟相比较臭氧催化氧化、Fenton等等,至少从装备设计上可以藏得住东西,一般人不会做,才不至于像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一样烂大街,花式内卷导致最后的利润率低的可怜。

 

电催化氧化的基本设备构造其实很简单,你随便找一台直流电源(例如电焊机),然后整两块极板,一块做阳极,一块做阴极,然后把直流电源的正极和阳极相连,负极和阴极相连,再把这两块极板相隔一段距离绑一起,扔到水里面就行了。

 

是不是很简单?是不是so easy?是不是连小学生都会?

 

但电催化这个技术属于典型的入门简单精通难,做实验谁都会,但要让你根据水质指标和外排标准设计合适的反应器和DSA催化阳极,估计绝大多数人就都懵逼了。

 

而这恰好也是电催化氧化技术目前还能保持一个相对高价的原因,毕竟竞争的人少嘛。

 

这里关于电催化氧化技术更加详细的设计原理胖哥也不能说的太透,这玩意儿暂时还属于商业机密。

 

咱就说说为啥电催化放在生化前就不行的原因。

 

电催化能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,依仗的还是DSA催化阳极在通直流电时,在固液两相接触面上发生的一系列电化学反应,最主要的一个反应如下所示:

2Cl--2e-→Cl2

Cl2+H2O=HClO+HCl

2H2O→4H++O2

 

而此时在阴极板的固液两相接触面上也发生如下所示的电化学反应:

2H2O→2OH-+H2

HClO+NaOH=NaClO+H2O

 

看到了吧?电催化之所以能够降解水中的有机物,ClO-居功至伟!

 

这么说来,电催化氧化也没啥新鲜的啊,我不用它而是改用直接投加次钠溶液不也行吗?

 

还真不是这样,因为次钠只是一次性的药剂,用完即废,还给水里面无端增加了n多的氯离子,很是烦人。

 

而电催化氧化则是循环利用水里面原本含有的Cl-,先是通过电化学作用把Cl-转化为ClO-,ClO-氧化有机物后又变成了Cl-,然后Cl-又被电解生成了ClO-......反复循环,是不是就在不增加水中含盐量的基础上完成了次钠氧化的效果?

 

所以说,次钠能干掉的有机物,电催化则一定能,而电催化能干掉的有机物,次钠就不一定能了。

 

电催化还是挺能得不是?

 

但为啥电催化就不能放在生化前面呢?

 

次钠可是杀菌剂啊,你往菌的家园里面扔了一把杀菌剂,还想指望人家能好好干活?做梦去吧!

 

所以电催化氧化一般是不能放在生化工艺前面的。

 

除了这个原因,还有一点,那就是电催化氧化去处理这么高浓度的水,实在是太难为人了。

 

咱就还以质量浓度10%投加量的Fenton工艺出水为例吧,也就是原水COD=100000-30000=70000mg/L,然后你用电催化氧化工艺去除COD,咱就以去除30000mg/L为例计算吧。计算公式如下所示:

I=GF/Et

其中:

I表示电流,单位为A;

G表示析出或者溶解的物质质量,g,这里就指的COD,30g;

E为物质的克当量,COD就是8;

F是法拉第常数,96487C/当量;

t是电解时间,s。

 

假设电解时间1h,也就是3600s,每吨水去除30kg的COD,算下来电流应为100507A,按照电压5V计算,总功率就是502kw,也就是说,电催化氧化降解30kg/t水的COD,需要502kwh电耗,也就是一吨水的处理成本502元(电费按照1元/度计算)。

 

看着貌似还能接受是不是,但是您忘了一个最要命的因素,那就是电流效率,咱上面这个数据可是按照100%的电流效率计算的,而实际上,电催化氧化的电流效率一般也就20%左右。

 

这就意味着,如果你真的想用电催化氧化工艺去除30kg/t的COD,你至少要花费502*5=2512度电!

 

是不是很惊喜?是不是很意外?

 

有这个钱,我直接叫危废公司拉走它不香吗(液体危废一吨估计也不会超过2k元)?

 

所以说电催化氧化虽然是个好技术,但你不能乱给他安排位置,他的最佳战场,是二级生物处理后出水的再次提标,例如COD从100降到50,这时候就非他莫属了。

 

还有就是高盐高氨氮废水,不适合用生化工艺的,也可以直接用电催化工艺搞定。

 

亦或者超滤+反渗透双膜工艺的浓缩废水,用电催化工艺那简直就是虐菜。

 

所以对于环保水处理行业来说,根本就没有一种万金油工艺,只要是合适的,那就是最好的

 

但很可惜,现在大家都想着搞一些看起来奇奇怪怪名字的工艺,好让业主摸不透里面的门道,不过这也怪不得咱们,毕竟业主们也是越来越刁钻,普通的工艺他们恨不得一分钱也不让咱赚走......

新闻资讯

News